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,将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。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,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,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。
农业生产密切依存于自然条件,是被公认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“弱质产业”。作为市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,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,强化防灾防损能力。
当前,我国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发展已驶入“快车道”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2023年,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30亿元,同比增长17.28%,保险金额达49828亿元。
高速发展同时,我国农业保险仍存在需求侧与供给侧错配问题。需求侧,众多小农户的生产规模小且相对分散,使得保险机构在承保、核损、理赔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,成本较高,很难达到规模经济;供给侧,因财政补贴不足和市场导向问题,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。
针对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,全国人大代表、包头稀土研究院磁材研究所副所长闫宏伟建议,研究设立农牧业新品种首种、首养保险进一步发挥出种业保险对于种业发展的保障作用,有效降低新品种推广风险,更好助力种业研发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建议,加大农业政策支持,优化智能供应链建设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,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。
传统农产品外,随着水产消费持续增长,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水产品国。但同时,渔业保险市场仍存在信息不对称、出险原因界定难、损失评估难、赔付率高等问题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,一是在水产养殖大省选取先进养殖模式作为水产养殖保险发展试点,中央财政进行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,通过试点不断探索和完善水产养殖保险发展模式。二是建议中央财政将全国渔业保险纳入保费直接补贴范围,对渔业再保险进行补贴或提供兜底式再保险服务。
341238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